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规章制度 >> 国家、省有关政策法规
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
发布时间:2018-05-10 14:32:26 浏览次数:

冀教高[2005]44号
近年来,我省的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随着高等教育工作重心的转移,教学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育工作的决定》的精神,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现结合高校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教学中心地位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确立学校的发展定位,坚定不移地贯彻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方针,正确处理好规模和质量的关系,在适度发展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质量,把工作重点切实转移到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重点的内涵建设上来。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牢固确立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牢固确立教学工作在高等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要强化学校领导责任意识,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衡量党政一把手和各级领导工作业绩和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使教学工作得到优先保障。要定期研究教学工作,经常深入课堂,深入基层,广泛听取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二、加大经费投入,确保教学运行需要
多渠道、多途径筹措资金,调整经费支出结构,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力度。学校学费收入中用于日常教学的经费不得低于25%,保障教学业务、教学仪器设备维修、教学差旅等教学开支。要针对教学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增加课程建设、教学研究改革、教材建设等教学专项经费,尤其要大幅度增加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经费投入,改善实践教学经费严重不足的状况,满足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省教育厅将定期检查和公布各学校教学经费落实情况,并将其作为教学工作评估和考核学校各级领导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完善培养机制,加快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完善学科知识和教育技能培训,学历补偿,高层次培训和学术交流三位一体的教师培养机制,注重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引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建立科学的教师教学工作考评机制,将考评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评聘、津贴标准制定、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对考评不合格的教师,限期调离教学岗位。引导和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理论研究、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和优质教学资源开发,争取高水平教学研究成果。充分利用省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加强省级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完善省、校、院(系)三级培训体系,使教师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每年参加培训的教师数量不能低于教师总数的10%。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明确培养导师,并通过观摩教学、定期开展教学基本功竞赛等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四、优化专业结构,创建优势品牌专业
根据我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紧密结合学校定位和自身特点,科学制定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动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优先发展高新技术类专业,大力发展十大主导产业、服务业急需专业,加快对传统专业的改造升级,停办或撤销不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专业建设要注重由数量的扩张转向质量的提高,大力培育品牌专业和示范专业,努力建设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加大新办专业建设力度,确保办学条件满足教学需要。积极增设本硕连读专业。定期开展专业分类检查和评估工作,对达不到标准和要求的专业,要限期整顿或停止招生。启动创新人才基地建设,增加投入,建设一批省、校强势学科专业和专业群,并以此为依托,建立一批省、校示范性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五、加强课程建设,夯实教学质量基础
建立激励机制,加大资助力度,加强精品课建设。在确保高质量完成400门省级精品课建设的基础上,力争建设3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充分发挥精品课的示范带动作用,切实推进优质资源共享。要将课程建设工作作为评价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鼓励高水平教师积极参加精品课程建设。充分发挥教学基层组织在课程建设中的作用,加强教学法研究,深化课程内容改革。改革教学手段,广泛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多媒体教学效果,推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开展,省属重点骨干院校必修课程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应达到30%以上,其他院校应达到15%以上。积极组织和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学校编写具有特色的高水平教材、讲义。优先选用优秀教材,杜绝质量低劣的教材进课堂。
六、深化管理改革,健全质量保障体系
更新观念,注重教学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构建现代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重视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柔性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动按大类招生,按需定向、分类培养。完善配套政策和措施,推进学分制管理全面实施。健全以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全面制定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完善教学质量信息反馈机制,加强评估、检查和督导。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度建设,科学规范各级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管理人员要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教师要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教学名师、教授、副教授每学年至少为本科生讲授一门课程,连续两年不讲授本科课程的,取消其名师资格和不再聘任其担任教授、副教授职务。积极推进信息化校园建设,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中的作用。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重视新形势下教学管理规律的研究,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省教育厅将定期评选表彰优秀基层教学及教学管理单位。
七、改革外语教学模式,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自主学习体系和多媒体英语教学系统。完善英语教学评价体系。调整和完善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使学生完成两年大学英语基础课学习后能够达到“一般要求”,基础较好的学生达到“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组织实施大学英语教师培训计划,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教学水平。建立各级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组织,加强英语教学改革研究。在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坚持英语教学四年不断线,在专业教育、毕业设计等环节全面加强对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八、加强实践教学,突出创新能力培养
进一步加强对实践教学工作的领导,理顺管理体制,明确职责,保证实践教学质量。深入开展实践教学研究,构建与理论教学密切联系而又相对独立,并具有突出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整合实践教学内容。切实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管理,规范选题、指导、评阅、答辩等环节,严格检查和考核,确保教师和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加大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和创新性实验比例。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和教师的科研工作,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合理配置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综合实验中心,实现实验室两级管理。启动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联合实习基地建设,合力打造一批省校实践教学基地。鼓励高水平教师从事实践教学和实验室管理,重视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管理和考核,提高实验技术队伍整体素质。
九、突破校际界限,搭建资源共享平台
坚持开放办学,加强和扩大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高等学校学分互认,开放公共选修课,允许学生跨校选课,并逐步扩大选课范围。加快建设高校数字图书馆和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充分发挥贵重仪器设备的作用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减少重复投资,提高规模效益和设备利用率。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在各高校相同或相近学科之间实现教师互派,开展短期进修、任课讲学、教学研讨和科研合作等,促进教师之间交流和学习。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联合办专业,充分发挥各自的学科优势,在不同高校之间实现学生分段培养,创新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模式。
十,加强“三风”建设,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加强校风、教风、学风等“三风”建设,是解决高等学校深层次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要注重塑造学校精神和提升学术风气,提炼、凝聚和积淀校园文化传统,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加强师德建设,高度重视教书育人工作,把培养学生既“成人”又“成才”作为教师的基本职责。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完善学生管理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形成热爱学习、勤奋刻苦的良好学习风气。正确处理规范管理和改革创新的关系,坚持依法治校、从严执教,重视学生诚信教育,严明学习纪律,严格考试管理,杜绝考试舞弊现象,培养学生自强不息、诚实守信、勇于探索的精神。

版权所有:河北体育学院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82号 邮编:050041